2018年8月15日 星期三

好久不見

過去幾個月,在下因堂會的暑期活動忙到沒有時間寫文章,還請看官們見諒。

雖然比平日的工作時間長,但可以與少年們一同渡過20日的朝9晚5,又能與他們分享聖經及人生經驗,這是十分值得的服侍。願這服侍不止如此,祈求上主讓我們接住這些果子,在教會中生根建造,歸入基督。可惜這種服侍我可能不能參與一段時間,因著下年應該要往實習教會學習及服侍...

當教會能付出人手、物資(金錢)、地方時,與社區一同走過,社區會記得某教會曾與他們同行。這也是一種把神的慈受體現的方法。維願堂會能繼續經營這種服侍,也願有一日在我服侍的地方,傳承這種服侍

2018年6月7日 星期四

點先可以讀神學?(一)

一般人聽到神學,理論上是不會明白是什麼東西...
聽得明,可能佢以為你是去做神父...
能知道你讀神學是為了做基督教傳道人、牧師、宣教士的,已是世上的少數一群。始終,神學在現今眾學科之中,是冷門的。

然而,知道怎樣選擇課程,報讀基礎、修讀門檻、前期考慮因素,就好像海賊王的結局一樣,是一個迷,極少人知道。(我相信是知道的人好少會四圍講,但它絕不是什麼秘密。)

選擇合適課程:

讀神學,首先要了解你需要什麼,才能找到合適的出路。如果想比堂會的主日學學多一點,坊間有不少晚間的證書或「散科」課程,供信徒修讀。散科多數不用交功課,只需要在課堂中出席及聽書就可以。「證書」課程多數就要交功課,而得到的證書也像「打爆機」的「成就」一樣,給自己立了一個里程碑。(於見工中好大機會沒有什麼作用)

想進探一點,又想得到的沙紙是可以幫助在教會服侍,而作見工之用,好像福音幹事、機構幹事等;或是自己是教會長老或執士,想有系統的學習聖經、教義神學(系統神學)、教會行政、牧養知識等,一些神學文憑課程,會幫到大家。

若然想做傳道人、牧師或是宣教士,那就要修讀各神學院的本科學位課程,如
Bachelor of Theology(B.th)神學學士、
Master of Divinity (M.Div.)道學學士、
Bachelor of Divinity(B.D.) 神道學學士

課程內容多為基本哲學、文學、教會歷史、教義神學、牧會技巧及相關神學/理念、教會與機構實習及考察,各科目可能以報告、默書(原文科)、測驗、考試、短文、論文作為考核基礎。基本上,神學院*的學士課程,其制度與公立大學學位無異(現今大學制度其實來自神學院/修道院,有機會另撰文分享)

不想做傳道人、牧師、宣教士,可以修讀神學嗎?

可以,也可以說不可以!不少神學院,在收生時也會要求申請者提交推薦信,推薦信有幾個圍範:申請人所屬的教會牧者、朋友、上司或雇主(教會的)(每所神學院的要求也略有不同)、以及「教會信」,如若修讀第二個神學學位,則會要求多一封神學院教授的「學術推薦信」。當中,教會信就上列答案可以或不可以的關鍵。

神學院與各堂會多會是伙伴的關係,神學院不會認識每一個申請者,學院多以教會的推薦信對申請人的描述,以作接納申請人與否的最大條件。而一般教會,只會對恆常出席(多數至少是兩年以上)該教會崇拜的會友薦信。另外,多數教會衡量會否寫信,是取決申請人是否想在未來當傳道人或宣教士,甚至連其動機,也會進行詢問及查證。所以若不是在末來成為傳道人或宣教士,報讀神學可以說是不能的。

然而,香港唯一的可以修讀神學公立大學-香港中文大學,申請人只要符合公立大學的入學資格,如你是中六DSE分數不錯,或是你合乎成人學生身份而入學試考試成績優異,那就能修讀Bachelor of Arts (BA) in Theology Programme-文學學士主修神學。另一個方法是,你的教會是接受你的申請,作特別的推薦信。理由是,香港部份的神學院,也會接受想認真修讀神學,而不是為了作牧者的信徒。另一個可能,就是申請者,他想成為神學學者,作神學研究或是神學院教授,或是在基督教相關的機構工作,這也是常有的。

為何教會及神學院要建立這類門檻?


當一個人擁有神學的學位時,他就會得到一個專業資格,代表他在聖經、神學、信仰洞見、品德、信仰生命、經驗、異像等等與基督教有關的「好東西」,都得到神學院的認證。像一個擁有車牌的人,他可以駕駛一台車在馬路上行駛,執法人員見到你有車牌,就會俾你揸下去...,作為一間堂會,她聘用一個傳道人或牧師,第一個觀察的條件,就是有沒有這個「神牌」,教會是不認識每一個應徵者的,但她認識神學院,憑那張沙紙,就佔了好大比率會否聘用某人...

現時香港的神學院,也會向神學生收取學費,但實際是,這筆學費並不足以營運一所神學院。本地神學院收費,與本地公立大學收取本地生的價格是差不多的。大約是一年4萬左右(可能各神學院有正負一萬誤差)。就是外地生在本地公立大學進修,也會收取全費,大約是十萬元一年,故本地生讀本地公立大學,政府是有資助的。神學助也是一樣,神學院還能營運下去,好大程度是因為有各界的捐獻。當中,本地教會的捐獻是佔多數的。

這是因為多數神學生,畢業後主要也會前往教會作傳道人,而教會與神學院,就是有著彼此守望,互惠互利的唇齒關係。故此,每一個學席也是得來不易,教會及神學院也期望有能之士、方向清晰、信仰生命良好的信徒,踏上修讀神學之旅。

續...

2018年6月6日 星期三

神學學習之路-不定時更新狀況

大家好,我是楊康(認識我的人會知道我的真名,但不要在此公開)。我是一個曾在教會作福音幹事,香港神學院神學學士畢業(2015年),現任教會傳道人(將於2018年8月下旬離職)。

本人將再踏上全時間進修神學之路,故特修此Blog,給關心的的同道、教會肢體、好友了解我的修讀進展。

2015年春末:擬似畢業時期,學院師長提醒要再讀書,讀多D充實自己,作有見識的上帝僕人。(畢到業先算喇,功課還未交晒...)同時,有老師提議我,先修一個B.D.,再去邊間學院修M.Th.,最後再去果間學院修D.T.  ...,對於未知能否得到第一個學位的我,他們正在口述《星球大戰》的大結局...

2015年6月:成功畢業,取得神學學士學位

2015年7月:成為教會傳道人

2018年1月:老師的提醒又在腦海中出現,加上教會的主任牧師的一篇有關夢想的道,再次燃起,我要成為神學博士這個夢想。跟住在未來兩個月,又想讀,又想唔讀,又想讀Part time,又想讀Full Time,這交戰直到我返到母校,遇到一個擬似就畢業的師妹,以及一個路過的老師,我就下定決心,向崇基學院神學院申請全時間報讀B.D. 神道學學士,並申請學院助學金。

2018年5月19日:往學院參與入學面試,跟住未來一個星期,不時看mail box有沒有入學通知。

2018年5月25日:終於收到入學通知,將於同年9月3日開學(好開心,再次可以讀書了)

2018年6月4日:收到學院通知,申請助學金失敗....(我唔開心了兩分鐘)

結果未完,無限待續...(2018年6月5日更新)

2018年6月5日 星期二

兩個小錢點樣睇?(七)-終章

1耶穌又對門徒說:「絆倒人的事是免不了的;但那絆倒人的有禍了。2就是把磨石拴在這人的頸項上,丟在海裏,還強如他把這小子裏的一個絆倒了。(路加福音17章1-2節)

兩個小錢,多年來也是教導人們盡心奉獻,委身事奉的重要故事。一個錯誤的論證,其結果不一定是完全錯誤的。作為信仰,若然能夠,把辛勞得來的奉上為獻,可以說是本份,也可以是一份感謝的心意。然而,過份地「約化」,把任何人任何遭遇任何處境,也用一種尺度、法則及規舉,去作解釋、教導及指責,往往也會做成錯誤。
若是要明白奉獻的意義,以及什麼人在什麼時候奉獻,奉獻的種類,筆者在日後也會撰文講解。但兩個小錢一事,就不是一個良好的引用。

我們會犯錯,偶意的無心之失,或是盡上努力也一時改不來的壞習慣,神是樂意赦免真心悔罪的人。但建立一個「系統」來使人被動的犯錯,這系統及其建立者,就是上帝的敵人。主耶穌傳道的年代,法利賽人就是主耶穌的反對者,他們扭曲了完備的教導,建立利已害人的制度與規舉,強逼他人遵守。那窮寡婦,就是其中一個受害者。

在這末後的世代,只要有人,就會有機會產生迂腐思想,即使在教會世界,也難免產生類似制度、系統,以及抱持這種思想的「法利賽人」。使人找不著耶穌,得不到牧養,受傷得比返教會前更嚴重。讀者們要小心,要防備法利賽人及他們的酵。

兩個小錢點樣睇?(六)

1耶和華的話臨到我說:2「人子啊,你要向以色列的牧人發預言,攻擊他們,說,主耶和華如此說:禍哉!以色列的牧人只知牧養自己。牧人豈不當牧養群羊嗎?3你們吃脂油、穿羊毛、宰肥壯的,卻不牧養群羊。4瘦弱的,你們沒有養壯;有病的,你們沒有醫治;受傷的,你們沒有纏裹;被逐的,你們沒有領回;失喪的,你們沒有尋找;但用強暴嚴嚴地轄制。5因無牧人,羊就分散;既分散,便作了一切野獸的食物。6我的羊在諸山間、在各高岡上流離,在全地上分散,無人去尋,無人去找。(以西結書34章1-6節)

主耶穌教導門徒要防備文士,其中,侵吞寡婦的家產,正與《以西結書》34章的描述相似。我們的信仰,是有教導信徒要奉獻的。但卻不是一刀過劃一的教導,而是按能力及處境,使有能力的,去調動資源幫助沒有能的。反之,要求沒有能力的,缺乏的還要向有能力的捐獻,是本末倒置的錯誤教導。這點,作為聖經專家,又是宗教領袖,是沒有可能不知道。偏偏,主耶穌評擊的文士,就是這樣倒行逆施。有病的、沒有醫治、受傷的,沒有纏裹。

就是在新約聖經中,《雅各書》的作者也指出:

在神我們的父面前,那清潔沒有玷污的虔誠,就是看顧在患難中的孤兒寡婦,並且保守自己不沾染世俗。(雅各書1章27節)


作為牧者,或是教會領袖,甚至是每一個信仰,面對有如那個投入僅有兩個小錢的寡婦的人。是應該伸出援手,好好接濟她,視她如姊妹親人般看待...絕不是教導她把僅有的獻上。若是把兩個小錢事件,引用作為呼籲信徒怎樣也要奉獻,即使窮也要奉獻,「就是反基督!」是對主耶穌的一個極大的不敬,在天國路上走向相反的方向!背離上帝!

續...

兩個小錢點樣睇?(五)

文士背後的群體,與窮寡婦間,是存在著利益關係。這點,作為聖經讀者,是不能忽視的。

在福音書,文士與法利賽人,以及祭司們常一同出現,此外,文士或是祭司本身可以是法利賽人,因為「法利賽」只是猶太教的一個學派/支派的統稱。文士,就是猶太人在被擄歸回後,還識希伯來文的人。他們有著教導猶太百姓識字、聖經、常識及宗教知識的人,使徒保羅以及舊約的以斯拉,他們也是文士。

故此,一個窮寡婦的奉獻觀,與文士之間是在「師徒」,因為如何奉獻、怎樣奉獻,不論當年的寡婦,或是今天的信徒,也不是「天然」地掌握奉獻的態度。他們必須經過宗教領袖的教導才知怎樣做。此外,文士與窮寡婦,還存在奉獻者及收取奉獻者的關係。就像我是傳道人,向會眾教導有關奉獻的知識、態度、取向,是存在師徒的關係,但也離不開,我是收取奉獻為薪酬,而我的會眾及學生,是奉獻者。我與會眾/學生,除了是牧者與信徒,也存在上列兩種的關係。

當主耶穌評擊文士侵吞寡婦的家產,而之後緊接著指出有窮寡婦把養生的兩個小錢投入奉獻箱時,二者必然有邏輯關係。兩個小錢,原文:Lepton,是一種古羅馬流通貨幣,是葡萄園工人比喻中,一天的工價-得拿利(Denarion)銀幣,其等值的128分之1銅幣,是羅馬最少的貨幣單位,相等於今天香港的一毫子。

本身,那個婦人身上的兩個小錢,就是連一餐飯的價錢也消費不起。若沒有人接濟,那寡婦捐與不捐也是「死路一條」。作為文士,是宗教人士,又是熟識猶太聖卷(舊約聖經)的人,他們與這將死之窮寡婦,就是剩下供與求的關係嗎?

續...

兩個小錢點樣睇?(四)

根據保羅教導:「捐得樂意的人是神所喜愛的」,故此,任何人只要「捐得樂意」,他捐獻這行為並不是一個問題。問題是作為教導別人奉獻時,他的教導卻是重要的,並且不能「亂咁講」。

這不是什麼高言大智,就是在街上有人向他人募捐,作為行人也好,是想捐錢者也好,家長也好,老師也好,都會心裡想著:「這個人的行為是否合乎正道(倫理)?」

故此,當有人向另一個人教導應否奉獻時,他的教導是必須合理的。這與一個人,因著任何原因而捐得樂意(如兩個小錢事件),是兩個碼子的題目。所以,有一個窮寡婦樂意把僅餘的,養生的兩個小錢投入奉獻箱這一件事,與一個人應否奉獻二者,是不相干的。而一個人應否奉獻,是需要進行另外的討論。

不幸的是,窮寡婦的兩個小錢故事,與假冒為善的文士之間,正正是一個反面教材,主耶穌要求門徒「防備」文士,就是要門徒避免重蹈文士錯誤教導及行為的覆轍。

續...