這不是什麼高言大智,就是在街上有人向他人募捐,作為行人也好,是想捐錢者也好,家長也好,老師也好,都會心裡想著:「這個人的行為是否合乎正道(倫理)?」
故此,當有人向另一個人教導應否奉獻時,他的教導是必須合理的。這與一個人,因著任何原因而捐得樂意(如兩個小錢事件),是兩個碼子的題目。所以,有一個窮寡婦樂意把僅餘的,養生的兩個小錢投入奉獻箱這一件事,與一個人應否奉獻二者,是不相干的。而一個人應否奉獻,是需要進行另外的討論。
不幸的是,窮寡婦的兩個小錢故事,與假冒為善的文士之間,正正是一個反面教材,主耶穌要求門徒「防備」文士,就是要門徒避免重蹈文士錯誤教導及行為的覆轍。
續...
沒有留言:
張貼留言